助力传统产业拥抱数字化转型
□刘振龙
前不久,“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福建,近百名记者奔赴福州、泉州等地开展实地调研。采访团发现,福建作为制造业大省,传统制造业门类众多,占比高,不少传统制造业企业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根据福建省科技部门提供的数据,现在福建企业的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88%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对传统产业来说,数字化转型是焕发新生的关键引擎,谁率先拥抱新技术,谁就能快人一步实现效率变革,从而后发赶超、赢得未来。
我省是制造业大省、数字经济强省,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超2.6万亿元,约为GDP总量的一半,产业数字化规模占数字经济的81.7%。但从企业主体看,数字化转型较快的多为新兴产业与大型企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传统产业面临着能力不足“不会转”、成本偏高“不能转”、阵痛期偏长“不敢转”等问题,数字化转型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让更多中小微企业拥抱“数字”、走上“云端”,是关乎长远发展的“必修课”。从工业领域看,应瞄准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目标,深入实施“机器换人”“数实融合”,加强基础性、前瞻性数字技术研究,增加智能设备、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力度,着力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延伸。
我省“八山一水一分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空间有限。因此,瞄准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积极搭建农业全流程、全产业链服务平台,可有效提高“粮头实尾”“农头工尾”产业层级。现代服务业发展依赖于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应引导金融、商务、消费等领域重点企业开放场景,探索培育更多的新业态新模式,催生无限可能的“新产业组合”,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升级。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良好的“数字土壤”,需要政府层面提供有效的政策供给。当前我省正掀起大兴调查研究的高潮,期待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广泛听取企业意见,结合聚焦中小微企业需求,搭建专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定制化、轻量化服务模式创新,以数字化的技术应用延伸服务触角,解决好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七寸”问题,让更多企业愿转、会转、转成,实现全省产业结构的重构升级。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