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民生资讯

城市家园的“第二次呼吸”

2025-08-28 09:37
| | | |


改造后的新城花园小区


居民在改造后的鑫荣小区西区休闲锻炼。


改造后的大修厂宿舍小区


新城花园彩色透水混凝土篮球场上,年轻人正在打篮球。

  日前,漳州芗城区启动2025年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共将改造小区53个,总建筑面积约218万平方米。目前,已分批次进场施工39个小区。

  芗城区委书记石振棋日前在调研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时说,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各相关部门要压实工作责任,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细化任务清单,倒排时间节点,科学调配力量,抢抓施工“黄金期”,加快施工进度,高效推进各项改造工程,确保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早建成、早见效。

  近年来,芗城区持续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连续多年将老旧小区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已改造完成318个小区,总投资约17.4亿元,惠及居民7.5万户,改造规模居全市首位。城市更新,让这些城市家园有了“第二次呼吸”,城区面貌蝶变,人居品质跃升,许多社区迎来了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的华彩蜕变,群众幸福感与日俱增,一幅安居乐业的温暖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着眼细微

提升群众幸福感

  三伏天已过,天气仍然闷热。在芗城区东方明珠、鑫荣嘉苑、香格里拉等老旧小区改造现场,挖掘机、渣土车进场施工,十几名工人各自忙碌着,现场井然有序。

  “今年共将改造53个老旧小区,目前39个小区已进场施工。”省七建集团芗城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负责人王明资说,秉承“一小区一方案”的改造理念,建设内容细致多元,包括雨污分流、弱电管线规整、海绵化改造、停车场扩建、围墙翻新、消防升级、绿化提升、无障碍设施加装等20余类,切实让“高颜值”与“高舒适度”成为居民可感可及的日常。

  老旧小区改造,对于芗城群众而言,已十分熟悉。作为漳州主城区,芗城老旧小区存量庞大。早在10年前,有关部门就进行普查,芗城区1995年底前建成的小区约有260个,部分小区建成时间甚至是20世纪80年代。

  “因面积较小、历史欠账多等原因,无物业公司管理或逐渐被物业市场淘汰,这些老旧小区又同时变成无物业小区,成为城市治理的短板。”芗城区住建局局长汪冕说。

  湖内新村位于漳州市芗城区的西片区,小区始建于1986年,共有砖混住宅楼17幢,是市区最早的一批小区之一。由于没有实行物业管理,无资金继续投入,湖内新村楼房老旧,道路破损,明沟堵塞,遇雨天就涝,排污管道及化粪池老化,时不时溢出污水来,加之缺乏管理与约束,有些住户侵占小区公共区域,违章搭盖或乱放杂物等,小区成为名副其实的“脏乱差小区”。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群众对居住环境提出更高要求,这些小区已成为城市更新必须面对的课题。”汪冕表示,长期以来,漳州市市区很多老旧小区因为缺乏物业管理,容易产生公共环境卫生差、邻里矛盾、治安混乱等问题,影响小区稳定与社会和谐。

  自2018年起,市、区两级政府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借鉴福州、厦门等地经验,全面启动整治行动。

  “刚开始没经验,当年先启动了8个老旧小区改造。”汪冕说。民主里新村、乔安新华园、水利新村、竹围新村南区、前锋新村、瑞得园小区、金源新村、利宾小区等8个无物业老旧小区改造,共涉及楼房82栋,居民2463户,总投资2695万元。重点改造供水、雨水、污水、燃气等地下管线和区间道路、照明设备等,让小区首先达到“水通、路平、灯亮”的标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绿化种植、规划停车位、铺砌植草砖等措施来实现景观提升。

  据施工方王明资介绍,改造内容包含化粪池清理修复;雨水、污水管网重新铺设;道路、绿化重新布局;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重新设置;路灯升级;供水管网及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等。

  这些小区改造取得成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后,改造工程进入“快车道”:2019年改造完成13个小区;2020年增至40个;2021年完成38个;2022年达104个;2023年达67个;2024年达48个。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居住体验显著改善。

高位推动

群众参与齐发力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建设工程,更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治理课题。

  近年来,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出台《漳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漳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文件,形成“市级统筹、县级落实、街道参与、社区配合”的层级工作格局。

  审批效率,曾是制约改造推进的堵点。2019年,漳州出台《漳州市特殊类别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成为全国首个针对“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城市更新类项目的专项政策,从制度层面破解审批瓶颈。

  管理办法出台前,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从启动到进场耗时近10个月,而2020年应用新政策后,通过方案快速联审,现场有序推进。如前锋市场西侧道路整治提升项目之前受前期工作制约进展迟缓,管理办法出台后即刻运用,从项目立项到项目开工历时仅37天;芳华北路(瑞京路至芳华横路)整治提升项目于当年4月13日获市发改委出具项目办理意见,4月17日就获批开工,历时4天。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芗城区建立由区委区政府统筹谋划、主管部门牵头推进、区属国企实施改造、街道社区协调落实管理的工作机制,以党建带共建协调各单位联动发力,充分发挥“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城管双员进社区”等服务力量。

  如“城管双员进社区”,就是建立由属地项目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城管双员进社区”工作组、项目业主单位、施工单位、居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居民代表)共同参与的居民议事协商会,协调解决老旧小区改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天福园是一个以古玩、藏品为特色的小区,小区的门还是要古朴典雅一些”“这个转角处有点偏暗,最好再加一盏路灯”……前年,在天福园老旧小区改造中,改造施工单位、社区居委会等相关单位,就多次组织居民代表进行议事协商,机制建立以来,高效处理反馈居民意见建议30余起,大到大门风格样式,小到路灯监控位置,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有效化解居民与施工方之间的矛盾,切实为民服务,极大提高老旧小区改造效率。

  “我们采取公示改造方案、上门走访、党群议事会等形式分两轮征求群众意见,形成‘一小区一方案’。”汪冕说。

  东方明珠花园、武夷名仕园、香格里拉等小区改造施工前,改造方案就先在小区里进行公示,听取居民、社区的意见和建议。“比如说有些居民认为要多种一些树木,停车位要进行调整;比如有些车棚离楼房较近,居民建议挪远一些等!”王明资说,根据收集到的一些建议和意见,多方在一起协商,对改造方案进行修改调整。

  “好事更要办好!”在改造中,芗城区还邀请居民担任“现场监督员”,改造后则推动成立居民自治小组,建立共管长效机制。此外,芗城区注重整合各类专项工程:将老旧小区改造与海绵城市、文明城市等创建相结合;同步推进智能化、适老化改造;协调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单位同步施工,避免反复开挖、资源浪费。

建管合一

续写改造后篇章

  改造一时,管理长久。

  小区面貌更新了,如何避免重回“脏乱差”?没有物业接管,如何维系整洁与秩序?这是许多居民共同的忧虑。

  “部分老旧小区群众共管意识不强,付费购买服务的习惯短时间较难改变,加之小区公共空间不足,导致公共收益部分相对较少,物业服务公司不愿意进驻,小区更容易引发脏乱差。”漳州市芗江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小峰说。

  2020年,芗城开始探索破题——成立国有非营利物业企业“芗江物业”,积极打造“红色物业 城市管家”党建品牌,专为改造后的无物业小区提供兜底服务,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有效打通社区治理神经末梢。

  事实上,许多小区改造后,有一些小区进行了业主自治,自行管理,如达嘉名门、和平里小区三期,管理得还不错;还有一些成立了业委会,由业委会在社会上选聘物业公司进行管理,初步建立了长效机制。

  国有非营利物业企业“芗江物业”,主要的作用是兜底。“不以营利为目标,以全市最低的物业管理费进驻管理小区,让改造后的小区能保持常绿常新,脏乱差不要回潮。”张小峰说,公司尝试采取“先服务、后收费”模式——先让居民看到服务成效,再自愿缴纳物业费,逐步培养付费习惯,实现良性循环。

  2020年4月,人民新村成为芗江物业进驻的首个小区,后陆续进驻甘棠宫新村、金源新村、华元公寓等小区,广泛听取业主心声,鼓励小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邀请居民参与服务质量考评,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赢得居民称赞。

  “目前,芗江物业公司已进驻管理100多个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张小峰说,此外,针对老旧小区老年人口多的现状,芗江物业于2023年3月推出“住小福”家政服务平台,提供收纳搬家、家电维修、管道疏通、月嫂护工等8类服务,通过培训专业队伍、畅通服务信息,真正打通社区便民“最后一公里”。

  据悉,目前,芗城区正以红色物业为抓手,立足群众需求,创新联动载体,固化提升好经验、好做法,致力打造多门类、广覆盖、立体式的便民服务“一刻钟生活圈”,努力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推动群裕小区从“老旧小区”向“幸福小区”转型。(报业集团记者 萧镇平 通讯员 刘钦赐 郑文典 文/图)

  
记者手记

城市更新,要“面子”更要“里子”

  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是当前许多城市面临的共同课题,它既关乎城市的“面子”,更直接牵动着千家万户的“里子”。

  芗城区连续多年从财政腰包中挤出资金,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不仅展现了城市治理的智慧,更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如何落到实处。

  芗城区的可贵之处在于,其改造并未停留在“刷外墙、铺地砖”的表面功夫,而是真正从居民需求出发,构建了全链条的系统性工程。从“一小区一方案”的精准施策,到居民担任“现场监督员”的参与机制,通过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共治,推动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增强“主人翁”意识。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通过芗江物业等创新模式,破解了老旧小区“改造易、维护难”的普遍困境。

  城市更新的真谛,不在于建了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是否让每个市民都能共享发展成果。(萧镇平)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