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海沧:低碳引领向“绿”行 绘就发展新画卷

2025-01-23 08:33
| | | |

  近日,厦门海沧嵩屿集装箱码头通过厦门市三星级低碳园区创建评估验收,海沧区2024年“双碳”工作圆满落下帷幕。

  一年来,为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厦门市海沧生态环境局锚定“双碳”目标,多管齐下推动海沧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助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以低碳创建为抓手

夯实绿色根基

  为全面贯彻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部署,海沧区以“低碳创建”为抓手,根据《低碳示范区评价技术规范》等相关文件要求,持续开展低碳示范区创建工作。2024年,海沧共建成1个一星级低碳工业园区、1个二星级低碳社区、1个二星级低碳景区、1个三星级低碳园区。

  与此同时,海沧还秉持“机制先行、硬件打底、品牌加持、协同创新”创建思路,通过对小区垃圾屋进行“太阳能”改造,增设光伏智能座椅;对景区增设太阳能路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鼓励工业园区开展节能技改项目等方式,搭建各具特色的低碳场景,探索低碳创建可复制的海沧模式。

以协同试点为突破

拓展绿色版图

  2024年,海沧区作为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政策机制与监管保障协同发力,在减污降碳工作上交出亮丽答卷。海沧印发《海沧台商投资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产业园区实施方案》,明确全年工作目标,各部门紧密协作,凝聚强大工作合力。同时,构建创新型减污降碳协同评价指标体系,积极开展温室气体与主要污染物的协同监测,为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积极推动各项重点工程落地,减污降碳成效显著。

  在重点领域,海沧区以港口码头为引领,积极推进各项举措。如,设备实现“全电化”,投用新能源船舶,每年减少柴油消耗2700吨,二氧化碳减排5400吨。同时,大力推动船舶“岸电化”,不断提升岸电使用量,并完成储能设备与锅炉改造项目,大力发展光伏发电,每年节约9万吨标煤,能源“清洁化”成效显著。此外,通过管理“智慧化”,能耗与碳排放大幅降低,多家码头获评“绿色港口”。

  海沧区还积极推广经验,通过培育,厦门陆海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厦门海润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3家企业入选厦门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示范点。

以常态服务为支撑

建立长效机制

  在企业服务上,海沧建立碳排放重点单位督导帮扶机制,2024年通过邀请专家专项指导,对辖区内国家碳排放市场及福建碳排放市场的碳排放重点单位开展4次帮扶工作,以“助力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为企业提供定制化帮扶服务。

  在公众服务上,海沧进一步做好低碳日常宣传工作,将低碳宣传品牌化。打造低碳IP品牌形象——碳青松,利用品牌IP强大的内容生产力和应用延展性,结合低碳日、节能周等节日开展各类趣味宣传活动、架设低碳宣传标识,营造绿色低碳氛围,引导公众认识、熟悉、赞同低碳生活方式,构建和谐、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

  接下来,海沧区将持续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引领,让低碳理念渗透到各个方面,逐步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海沧模式”,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海沧力量。(通讯员 王晓璇 报业集团记者 林泽贵)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