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南靖麻竹产业的拔节之路

2025-10-26 10:11
| | | |

南靖一家农副产品企业的生产车间内,工人在加工竹笋。(南靖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日前,《重组竹家具》标准审定会议在南靖县召开,来自中国林科院、中国林产工作协会、国际木材科学院、全国竹藤标委会、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竹产业协会等竹藤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共同参与《重组竹家具》标准审定工作。

  此次标准起草的发起单位为福建金竹竹业有限公司,主要起草单位为中国林科院木工所。草案明确了该类家具的分类、技术要求和检测规范,尤其强化了材料安全与结构稳定性等关键指标。

  团体标准审定会议落地县域,其来有自。漳州市现有竹林88.06万亩,其中六成生长于南靖。拔节生长的万亩竹海,顶起了富民强县的大产业。南靖也因此被誉为“中国麻竹之乡”,全县林竹总面积超53万亩,拥有竹家具生产及配套企业30余家。2024年,南靖县实现竹业全产业链产值约40.9亿元,共计加工麻笋40万吨以上,麻笋出口占全省80%以上,笋产品出口37个国家及地区。

直供模式打通产业瓶颈

  漳州土地肥沃,山多竹茂。龙山镇是南靖县竹林面积最大的乡镇,麻竹种植面积达15.8万亩,占全镇山地面积的1/3,全镇麻笋年产量30万吨,笋制品产业链年产值超过15亿元。

  每年6月至10月是麻竹笋产量高峰期。作为龙山镇金杉村的麻竹种植大户,村民吴炳章种了4000多丛麻竹,每天可采收6000多斤麻笋。山脚下,农户采收的竹笋经过称重、分拣、清洗、装袋,随即销往当地食品厂做进一步加工处理。

  然而,近两年麻笋价格走低,影响了不少农户的营生。“辛苦大半天,上山把竹笋砍下来,再运到镇上,又卖不出好价格,不划算。”龙山镇金杉村村民吴天昌说。

  面对收购商压价,不少村民宁愿放任竹林生长,也不愿劳心劳力采伐竹笋。要想提升农户的积极性,解决竹笋销路是当务之急。

  在广泛征集村民意见后,金杉村“两委”组建村民农副产品营销服务队,由党支部牵头,依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整合村民采收的农产品,统一品牌、标准和销售渠道。

  “由‘两委’包组组长带队摸底,一户一册登记本组种植农副产品的亩数、数量和成熟时间,收录进村里统一的动态数据库。”金杉村党支部书记吴利远介绍道,“此外,由服务队摸清市场行情,主动对接收购客户,帮助村民打通销路,把竹笋卖出好价格。”

  位于龙山镇的漳州明成食品有限公司是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主要生产清水笋、调味笋、软包装笋罐头等,产品主要出口日本,年产罐头食品及软包装食品2万吨,产值2亿元以上。

  为了满足产能需求,明成食品直接与当地村民对接,以稳定的价格收购麻笋,今年收购当地麻笋超20万吨。其700余名员工中,八成为本地劳动力,带动周边农户年人均增收近万元。

  农户的腰包鼓了,种植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原材料由农户直供,不仅能做到无公害、可追溯,还方便与农户开展种植技术上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高原料和产品的品质。”明成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茂清介绍,“我们有5个车间,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加工不同规格的产品。”

  竹产业的生命力,还深植于生活烟火中。民福饭店是烹笋的“行家”,在当地颇有名气。厨师吴民福告诉记者,近几年,不少饭店与周边农户签订了直供协议,这样既能确保食材供应稳定、品质新鲜,又能保障农户的销路,实现互惠共赢。

“以竹代塑”链接绿色产业

  前景广阔的“以竹代塑”产业,在推广方面仍面临不少瓶颈。竹业企业多在“单打独斗”,企业之间关联度低、协同不足,生产效率和成本的竞争力均不及塑料制品。

  “不少‘以竹代塑’产品存在同质化问题,多集中于家居、日用品等传统领域,定位偏中低端、工艺较落后,企业利润微薄。”漳州市林业局总工程师韩顺扬指出。

  品牌建设也是短板之一。前些年,受制于营销策略欠缺,南靖竹产业整体呈现“有产品无品牌,有名品无名牌”的局面。“竹制品已经开始走进大众的生活,但消费者对竹制品的了解还不够。”南靖县林业局林业改革与产业发展股负责人吴格森表示。

  南靖竹产业应该如何补齐短板,“代塑生金”?

  韩顺扬介绍,漳州市鼓励南靖竹业企业技改升级、扩大产能,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全竹利用体系,做大产业蛋糕。

  今年4月,南靖县印发实施《支持竹产业高质量循环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聚焦竹产业全链条升级,通过构建“以竹代塑”全竹利用产业体系,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产业优势转化,着力打造百亿级竹产业集群。6月,南靖县成立笋竹产业协会,进一步整合行业资源、加强协同合作。

  金竹竹业有限公司是南靖县“以竹代塑”的先行者。“抱团发展形成集聚效应,与其他企业优势互补,能让品牌走出去,把产品卖出去。”金竹竹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加福说。金竹竹业最初以户外竹板材为主打产品,品牌打响后,产品门类向竹家具、全屋定制和小型竹制品等新领域拓展。

  通过抱团发展、差异竞争,和泰竹业公司则走出了一条线上售卖多元产品的转型之路。从传统竹砧板起步,引进数控设备和创新工艺,该公司将单一产品拓展至百余个品类,涵盖厨房用品、酒店家具等多个领域,年产值稳定在亿元级别。“竹砧板、竹筷等竹制品不仅轻便、抗菌,还不易开裂、变形,在电商平台非常畅销。公司产品线上销售份额目前占50%以上,未来预计还会继续上升。”和泰竹业公司总经理吴成华说道。

  抱团发展聚起了势头,擦亮品牌则打开了销路。

  近年来,南靖竹业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专业品牌展会,通过面对面沟通拓展市场,提升企业品牌及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客户关注,增加产品销量。“远到迪拜的高端度假酒店,近到漳州龙江岁月的休闲广场,都能见到我们的竹制品。”李加福说道。

  目前,南靖县已有竹类加工企业百余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形成龙头领航、聚产成链的竹加工产业格局。

科研赋能加快转型升级

  对竹产业来说,如果“绿色”是根基,那么深加工则是发展壮大之道。当前,南靖县的竹产业正在从传统的中低端加工向高附加值的新材料领域转型升级。

  今年年初,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竹藤中心在金竹竹业设立“国际竹藤中心专家工作站”,并与企业联合共建“国家以竹代塑创新研究院竹新材料科创应用中心”,在提升竹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推动“以竹代塑”产品在国内外广泛应用。

  碾压、高温炭化、干燥、压制……经过一系列工序,一根根竹子变身坚硬的炭化竹基纤维复合材料。

  这种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由金竹竹业与国际竹藤中心、中国林科院合作研发,可以满足日用品、工业生产、建筑建材、农林业生产等众多领域替代部分塑料制品的需求,广泛应用于家具、地板等高端产品生产,制成的产品出口至71个国家及地区。

  “为南靖县竹产业转型升级按下加速键,技术创新是关键,竹纤维、竹炭等新兴领域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南靖县林业局林业改革与产业发展股负责人吴格森说,“这就需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竹产业向高附加值、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升级。”

  围绕竹产业链升级的关键痛点与瓶颈,南靖县构建起“企业出题—科研立题—产学研协同解题—市场验效”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产业创新效能。

  今年7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批复建设福建南靖竹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南靖永丰国有林场与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开展合作,共同推进这一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据介绍,研究站目前已建成1个标准气象观测场、10块长期定位观测样地,配备先进设备,全面覆盖竹林水、土、气、生等生态要素监测需求。针对当前竹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研究站立项重点攻关项目,联合企业、高校开展协同创新,助推竹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和高值化方向发展。

  “林场中以麻竹为代表的丛生竹林具有典型性,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完善的管护体系,为研究站提供了得天独厚的野外观测条件。”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谭芳林说道,“这将进一步推动竹产业迈向高端精深,提高资源转化效率,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多元化发展。”

  据介绍,研究站正与国际竹藤中心、福建农林大学等单位合作,打造集定位观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成果应用示范于一体的开放式研究平台。围绕《麻竹笋用林安全高效培育技术》《麻竹种质生物质形成的地理分异》等8项科研课题开展研究,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6项。(见习记者 张子言 通讯员 陈锦辉 李小琴)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