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翔安:以高质量应急管理守护高质量发展

2025-08-07 09:14
| | | |

  狂风暴雨下,他们连续作战、俯身坚守,展现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工厂车间里,他们深入一线送“安全服务”上门,展现未雨绸缪的防范意识;街头巷陌旁,他们随时应急待命,确保快速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展现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应急管理要应在关键、急在平时,可以说是‘功夫在诗外’。作为厦门跨岛发展的主战场、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翔安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需匹配同样高质量的应急管理团队力量。”翔安区应急管理局党支部负责人说。

  该支部的党建品牌LOGO标识就清楚释义这一特点:以应急蓝为底线,全图以一个“应”为基础,上半部分形似一个人,下半部分为“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对应着企业安全生产、森林火险预警和暴雨预警从重到轻的4种风险等级,且从里到外逐渐变轻,寓意着脚踏实地、俯身坚守,时刻以排除安全隐患、抵御安全风险为己任。

  党建引领,翔安区应急管理局打造的“四应四色”党建品牌,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于应急管理工作始终,彰显对党忠诚为民服务鲜明特色,以高质量应急管理守护高质量发展。

党旗飞扬,一片忠诚向党

  “七一”前夕,翔安区应急管理局组织党员干部赶赴新圩镇金柄廉吏馆,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汲取当地传承千载的传统廉政文化精髓。

  应党所召,擦亮“对党忠诚”的政治底色。

  局党支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厦门党建e家”平台为依托,强化“三会一课”高标准落实,将每周五下午固定为理论学习时间,积极开展集中学习、授课辅导、交流讨论和参观见学等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结合每周周例会、每月月例会及时跟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研究贯彻意见,并通过支部、支委和各业务口一竿子到底的责任体系,以精准问责打通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切实把学习体会转化为工作中的巧思智慧。

  “忠诚向党,要不断厚植应急人‘对党忠诚’这一政治底色,坚定从严治党。”局党支部负责人掷地有声地表示。

  为此,该局坚决落实“一岗双责”,通过以学习教育、录像观看、实地参观和自查自纠等形式,开展“一月一主题”“一季度一专项”等工作,确保警钟长鸣。

军歌嘹亮,一种本色永葆

  军歌嘹亮,作为以军转干部为主体的单位,局广大干部职工退役不褪色、转业不转思想,永葆光荣传统和优良本色。

  应令即行,坚持“纪律严明”的军人成色。

  坚持纪律部队建设标准,大力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听从指挥和服从命令,以安全生产、灾情处理、应急处突和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为命令,加班加点组织隐患排查、事故处理和案件调查。该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转业军人党员主体优势,积极探索“党建+应急”工作模式,将党旗插在每一个应急岗位上,无论是安全生产、防汛抗旱还是减灾救灾工作,都活跃着转业军人党员的身影,特别是将党建工作与小微企业标准化创建相结合的案例,还得到了应急管理部的肯定,并在《中国应急管理报》上予以报道。

  迎难而上,永葆“赴汤蹈火”的英雄本色。

  7月27日(星期天),突发短时强降雨,党员范俊杰以防汛人的高度责任心、敏感性,根据气象预警信息,牺牲个人休息时间,第一时间赶赴单位全力展开防御暴雨各项工作,充分展现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和连续作战精神。7月份,国家关于开展黑加油点“大扫除”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下发后,党员许超作为翔安区行动工作的联络人,主动扛起统筹协调重任,第一时间梳理整治工作要求,深入重点区域摸清底数,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和时间节点,先后3次召开工作协调会,目前,已完成3批上级交办的黑加油点线索排查和整治工作。

  以他们为代表的广大党员干部,奔走在应急管理各条战线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坚决守住“最后一道防线”。常年保持24小时值班制度,重大活动和重要节日期间,以“1+1+2”的模式加强值班值守,区应急救援综合队24小时待命,确保随时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竭诚为民,一缕初心不忘

  区应急管理局坚持党建引领,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服务民生大局,为区域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应民所需,彰显“竭诚为民”的工作特色。今年以来,翔安应急工作成效显著,有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

  高标准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上半年,共组织各类教育培训80余场,培训人员3000余人,服务企业1000余家次,消除了一大批安全隐患,有效防范重大事故风险。

  送服务下基层,区应急管理局“送安全服务到一线”,积极推动百名安全专家服务指导企业活动,目前,已完成全区100家工贸企业和15家危化企业第一轮指导帮扶任务,累计出动专家239人次,协助企业深入排查安全隐患,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举办“2025年翔安区公众应急能力培训”专题培训班,强化全区灾害信息员、预案编制人员灾害识别、风险评估、现场处置、伤员急救、信息上报等核心技能,提高公众应对灾害事故的应急能力。

  制定避灾点“一村一策”物资增补方案,在市级的基础上,新增置物架、收纳盒、棉被棉衣收纳袋等物资,目前已完成23个村(居)避灾点货架、折叠床、棉被、应急灯等27类5373件(套)物资增补,累计投入40.24万元,率先完成2025年避灾点提升任务。(报业集团记者 陈挺 通讯员 林添城)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