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漳州:以刀为笔让水仙花“生千姿”

2025-02-10 08:04
| | | |

水仙花雕刻作品

  2月8日,第二届漳州高新区九湖镇蔡坂“琵琶杯”水仙花雕刻艺术文化节开幕。现场共展出水仙花雕刻作品101份,有的似展翅欲飞的仙鹤,有的像憨态可掬的小动物,令人目不暇接。

  “漳州水仙花具有球茎大、花枝多、花香浓、可雕刻四大特点,是少有的可以雕刻造型的花卉品种。”漳州市水仙花协会会长、漳州水仙花雕刻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张文江说。

  据介绍,漳州水仙花种植可追溯至明景泰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漳州的雕刻师们以刀为笔,临摹飞禽走兽、自然美景,在一雕一琢间将馥郁芳香的“凌波仙子”塑造成千姿百态的艺术作品,增添其趣味和意境。

  数百年来,历经代代传承,不断创新发展,漳州水仙花雕刻技艺声名远扬。2011年,“漳州水仙花雕刻技艺”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何重塑一株水仙花?张文江介绍,水仙花雕刻通过运用刻刀、刻片等工具,将水仙花花球按其形状进行开盖、疏隙、削叶、刮梗、修整,使水仙花的叶和花矮化、弯曲,经养护后打造成型,并辅以器物装饰,可创作出“迎春花篮”“孔雀开屏”等多种艺术造型。经过精雕细刻的水仙花,宛如天成,被誉为“有生命的艺术珍品”。

  “水仙花是三分刻,七分养。”张文江说,雕刻前就要按照花球自然生长状态,设计艺术造型,再进行雕刻,这非常考验手艺人对水仙花的理解。此外,养护也十分重要,它关乎开花时间的控制,即雕刻后经过养护,使之能在预定的时间吐蕊开花。

  “水仙花原只是一种农产品,经过雕刻让其拥有创意造型,且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一件艺术品,极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张文江说。

  清理杂质,削掉球茎一侧鳞片,疏离再剥苞……时值寒假,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队走进中国漳州水仙花雕刻技艺传习所,张文江向青年学子详细介绍水仙花雕刻技艺,现场展示如何创作各式各样栩栩如生的水仙花雕刻作品,激发青年对水仙花文化的兴趣。

  近年来,漳州积极推动漳州水仙花雕刻技艺传承人的评审、认定、培训以及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建立人才库,促进漳州水仙花雕刻传统技艺永续传承。如今漳州已有80多人荣获“中国水仙花雕刻师”称号,有18名省、市、县级传承人。

  “为传承弘扬水仙花雕刻技艺,我们联动漳州市水仙花协会、漳州市水仙花研究所等积极链接资源、拓展渠道,通过举办水仙花雕刻作品展览、水仙花雕刻艺术文化节等主题活动或外出参展,让更多人认识和欣赏水仙花雕刻造型的魅力。”漳州高新区九湖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郭嘉生说。

  除了水仙花雕刻作品展示外,本届文化节还进行水仙花雕刻技艺表演与教学、开办文化讲座、设置互动体验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群众深入了解水仙花文化的悠久历史与深厚底蕴,并评选出一批优秀的水仙花雕刻作品,激发创新活力。

  “水仙花是我们当地代代传承下来的‘祖业’,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挥协会的作用,办好展览活动,培养后继人才,为水仙花雕刻技艺传承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张文江说。(报业集团记者 李妙珠 通讯员 郑颖琪 文/图)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