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十四五”期间,厦门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0%

向“新”发力 蓄势赋能

2025-11-14 07:26
| | | |

  一个个新能源领域项目加速落地,一条条智能制造产线高效运转,一项项新型显示技术突破瓶颈……在厦门,一场由科技创新引领的“弯道超车、换道领跑”产业升级正加速推进。

  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厦门新培育出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3个千亿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0%,成为全市“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追“高”逐“新”,厦门将持续深化项目攻坚,精准招引高能级产业项目,形成更具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城市能级新跨越。

项目提速 聚链成势

  厦门火炬高新区同翔高新城的中创新航高性能锂电池项目工地内,打桩机沉稳有力地作业,挖掘机、运输车有条不紊地穿行,构成一幅忙碌有序的施工图景。

  今年2月启动建设的中创新航高性能锂电池项目,是厦门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的标志性工程之一。项目规划建设产能50GWh的绿色化、现代化、数智化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线,达产后年产值将超百亿元。

  “‌‘十四五’期间,中创新航立足自主创新,装机量排名全球第三。”中创新航厦门公司总经理汪建昆介绍说,作为集团的核心基地,厦门基地已经完成了30GWh产能的建设和投用。

  新能源是厦门构建“4+4+6”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布局,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方向。近三年,厦门新能源产业年均递增超过30%,今年产值预计将首次突破千亿元,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以项目建设之进,汇聚产业发展之势。作为厦门新能源产业集聚的主要载体,同翔高新城已汇聚厦门时代、海辰储能、新能安、中创新航、中能瑞新等龙头企业,合计规划产能395GWh。

  不仅新能源产业串珠成链,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的高能级项目也纷纷聚链成群。丘钛科技公司计划在厦门投资设立高端微型驱动器运营总部,建设符合工业4.0标准的世界一流智能制造基地;鸿基伟业公司新设碳纤维复材制品基地,生产碳纤维自行车车架及变速器、电子刹车系统等,进一步巩固厦门在全球自行车碳纤维部件的龙头地位……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从“施工图”变为“实景图”,一幅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崭新画卷正徐徐铺展。

基金活水 精准浇灌

  在智能驾驶中,4D成像雷达的作用至关重要。即使在雨雪雾等恶劣天气,它都能帮助车辆精准捕捉到障碍物的所有信息。成立于2021年的赛恩领动,正是车规级4D成像雷达感知方案的深耕者。近日,赛恩领动厦门智能制造生产基地正式投产,并发布最新研发的“卫星架构4D成像雷达5R系统”,为厦门本土智能感知产业链再扩拼图。

  赛恩领动与厦门的结缘,得益于资本市场与产业政策协同发力。去年,由厦门先进制造业一号基金联合领投的B轮融资,为赛恩领动注入了关键发展动力,也成为其落户厦门的契机。

  “厦门基地最大设计产能年产1000万颗4D雷达,将全面满足L2(组合驾驶辅助)+L4(高度自动驾驶)等多场景的规模化交付需求。”赛恩领动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旭阳说。

  2024年,海翼集团、厦门产投、集美产投、火炬产投共同出资,设立了总规模达100亿元的厦门先进制造业基金,主要投向先进制造业领域和特色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项目。随着新质生产力加速崛起,该基金将通过绘制产业链图谱、转化“卡脖子”技术清单精准形成投资指引,构建“战略筛选+专项赋能”的投资体系,推动先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近年来,厦门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以金融杠杆撬动新质生产力跃迁。火炬高新区出台《厦门火炬高新区关于“拨改投”政策的实施办法(试行)》,设立“拨改投”基金,将原本一次性的“输血式”补助,转化为具有持续赋能效应的“造血式”投资。此外,厦门还发起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新质生产力创业投资基金,旨在通过“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策略,培育未来产业。

创新驱动 智造未来

  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创新驱动则是核心引擎。

  近日,落户火炬(翔安)产业区的厦门大族尚立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发布其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Micro-LED巨量转移设备与巨量焊接设备,成功攻克了Micro-LED量产的核心难题。

  作为当今最前沿的显示技术之一,Micro-LED被形象地称作显示领域的“六边形战士”,具有高亮度、高对比度、寿命长、低功耗等优点。然而,Micro-LED商业化却面临难题,“巨量转移”技术瓶颈便是其中之一。

  “巨量转移技术,是指将数百万至数千万颗微米级LED晶粒高效、精准地转移到电路基板上的过程,是Micro-LED显示技术中的核心工艺,直接决定了显示产品的量产成本与质量。‌”大族尚立总经理庄昌辉说,此次公司发布的首台套设备,有效解决巨量转移过程中的波长一致性、精度与良率兼容等问题,并成功突破G4.5玻璃基大幅面焊接问题等痛点和难点,是推动Micro-LED实现量产的关键一环。

  “巨量转移过程中,需‌将微米级别芯片精准转移到目标基板上,对效率的要求极高。我们的产品‌转移效率达到了40KK,即每小时可完成4000万颗芯片的转移‌,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庄昌辉说。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作为全国唯一光电显示产业集群试点城市,厦门把握Micro-LED技术领域弯道超车机遇,以龙头引领、创新驱动,抢抓新型显示先机,目前新型显示产业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6位。

  打好“收官战”,蓄力“开门红”。厦门持续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五年来,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4大支柱产业集群总规模超过2万亿元,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占GDP比重突破60%。产业竞争力持续攀升,生物医药产业连续四年营收超千亿元,集成电路产业综合竞争力居全球百强城市前50。(记者 廖丽萍 通讯员 管轩 雷飏)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