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威胁到治理标杆的探索之路
——古田县闽江流域水葫芦整治侧记
闽江流域曾受水葫芦与河漂垃圾困扰,库湾堆积成“绿色荒漠”,河道堵塞影响行洪,航运线频现垃圾漂浮带,不仅影响水质,更威胁水电设施安全,成为沿岸群众的心头之患。为遏制水葫芦蔓延,确保河道通畅,守护青山绿水,古田县水利局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省水利厅深化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宁德市委、市政府、市水利局的相关要求,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开启了一场从生态威胁到治理标杆的改革探索之旅。
“属地监管+流域协同”打造统筹共治改革新格局。古田县以改革思维打破区域壁垒,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将水葫芦易发区划分为水口镇、黄田镇、城西街道三大责任片区,组织建立各责任片区固定的保洁队伍,创新实行“河长包干制”,明确“巡、治、管、护”全链条职责。同时,积极探索流域协同治理新模式,建立流域协同治理平台,实现上下游、左右岸信息共享,形成“发现—上报—处置—反馈”闭环机制,确保水葫芦“不过界、不堆积、不复发”,构建起跨区域、多层次的统筹共治格局。
“数字赋能+科学清剿”探索溯源管理治理新模式。重点推动数字技术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在重点河段部署高清探头,创新增设黄田镇双坑村无人机固定机巢,并结合人工操作无人机航拍,实行每日一巡查,实现“干流+库湾”无死角监测。这一创新模式在减少人力投入的同时,还使水葫芦与河漂垃圾整治保洁前期溯源报送流程耗时从原先的48小时缩短至12小时以内,能够及时快速地反馈水域生态环境动态变化,做到水葫芦与河漂垃圾问题“早发现”“早治理”。同时,在闽江干流(古田段)上下游及各个库湾重点设置拦截网,建成“拦截—打捞—转运”一体化作业链,使水葫芦日常清理工作提质增速,为溯源治理提供了坚实支撑。
“监管闭环+考核激励”完善责任落实机制。一方面,安排外业组及第三方无人机团队不定期对治理区域进行巡查;另一方面实行考核问责体系,严格要求保洁队伍定期汇报,做好清理记录。对水葫芦及江漂垃圾整治保洁工作监督检查情况进行月提醒,全面评估当月工作成效,形成上下联动的信息通报机制,并将每月监督检查的提醒情况纳入考评范围,考评结果直接挂钩绩效资金分配,并列入县级对乡镇河湖长制工作的年度考察内容,确保各项治理举措落地见效。
经过努力,古田县在水葫芦治理领域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出击的转变,通过水葫芦及河漂垃圾常态化整治,数字化智能监测赋能,闭环式监管机制护航,创造了生态治理的“古田速度”。2024年7月以来,闽江(古田段)共打捞江漂垃圾、水葫芦等9000多平方米,调派船只3500多船次,出动人员1.3万人次。如今闽江流域古田段,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重现“河畅、水清、景美”的生态画卷。(兰之炜 林莹)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