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努力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强省

2025-11-05 08:22
| | | |

□张伟利 江斌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把农业强国建设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体系。截至目前,全国有20多个省(区)提出农业强省(区)建设。福建应立足省情、发挥优势、找准定位,谋划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强省,为全国大局贡献力量。

  学术界通常将农业强省分为综合农业强省和特色农业强省。一般认为,特色农业强省是指由于资源禀赋等原因导致农业在总体上竞争优势不强,但农业及其关联产业特定部门或特色产业链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省域。福建立足于资源禀赋和产业实际,定位于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强省,是符合省情的战略举措。

  多年来,福建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等,推动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具体来看,福建第一产业增加值2024年达3282.67亿元,高于多个提出农业强省目标的省份。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24)》,我省部分特色农产品在全国具有优势,如茶叶、食用菌、渔业、林业产值位居全国前列。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已培育一批农林牧渔总产值超百亿元强县、超十亿元产业强镇、超亿元产业强村。

  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强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着力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竞争力不强等深层次矛盾,做到因时、因地、因产业制宜,科学统筹时序进度与空间布局,以系统思维完善工作机制,形成统筹推进、重点突破、梯次发展的良性格局。

  强化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设立省级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政策协调,谋划实施一批专项行动、重点工程和项目,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积极争取省部共建或示范省建设支持,借鉴一些先进省份经验,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倾斜。推动编制福建省加快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强省规划,争取纳入省“十五五”农业农村现代化专项规划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确立战略地位。

  实施精准施策与分类推进。“十五五”期间重点完善制度框架与政策体系,布局一批重大工程。力争到2030年,突破生物育种、智能农机等“卡脖子”技术;到2035年实现“由特到强”转变。按产业基础实行差异化策略,优先建设茶叶强省、水产强省、食用菌强省、林业强省和种业强省。支持基础较好的县(市、区)率先建设农业强县,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等综合措施推动产业链升级,形成以县强省的发展路径。

  推动政策协同与多元保障。建立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提高资金协同与使用效率。推动农业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拓展农业支持政策覆盖至消费环节,培育优质农产品市场。加强耕地保护与绿色生产,推动农业生产与资源承载力相匹配。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发展产业链金融、订单融资等产品,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开发价格保险,保障农业经营主体收益稳定。

  健全动态监测与评估机制。构建“农业强省建设指数”监测体系,聚焦粮食产能、科技贡献率、产业水平和农民收入等核心指标,完善统计评价制度。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整合多部门数据,完善农业农村统计体系。建立“监测—评估—反馈—改进”闭环机制,定期开展评估,及时反馈问题,动态优化政策与资源配置。

(作者单位: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