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各展其长才是理想的教育生态

2025-09-14 08:24
| | | |

□潇潇生

  曾几何时,民办学校在不少地方备受追捧。即便学费高昂,不少家长不顾负担沉重仍趋之若鹜,甚至引发教育焦虑。今年,省内有些地方的民办高中录取分数线普遍下滑,个别学校出现明显下跌,有的甚至切线切至全市最低控制线仍无法录满,不得不进一步降分补录。

  民办学校遇冷,是普通家庭在经济压力之下的理性选择。老百姓对教育成本与收益的敏感度不断提高,开始重新评估民办学校的实际价值,不愿再背负每年数万元学费的家庭“不可承受之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选择上的变化,也是对教育本质回归的真诚呼唤。

  教育观念日趋成熟,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不少家庭过去选择民办学校,往往是受焦虑营销和从众心理影响,误以为“贵的就是好的”。如今,家长变得更加理性,慢慢打破“高学费等于优质教育”的迷思,而更加注重教育内核——学校是否真正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习潜能,而非仅靠“掐尖招生”营造升学繁荣。

  最大的推动力,则来自教育政策的积极引导。近年来,我省始终牢记“福建没有理由不把教育办好”的殷殷嘱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各地市的实践看,一系列有力举措正在显现成效。

  比如,漳州通过实施“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县区一中振兴工程”等,积极引进优质资源合作办学;率先建立校长库、推行校长跨区域选拔,系统提升教育质量。泉州整合教育资源,依托“5G+专递课堂”“名师课堂”等模式,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深化“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使全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总数大幅增长。龙岩积极探索“总校制”办学模式,持续深化“老区+湾区+特区”的教育协作,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县域、覆盖基层,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民办教育过度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育分层的状况。当前,民办学校降温、公办学校回升的态势,实则是教育公共性、公益性的回归,有助于重建教育作为社会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当然,健康的教育格局,应是公办为主、民办为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保证普及与公平的前提下,民办教育仍可发挥其灵活、多样的特色,满足不同需求。

  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各展其长、良性竞争,才是理想的教育生态。这场正在发生的变革,不仅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更重塑教育的价值导向。它让人们看到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正在成为现实。当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真正的“人民满意的教育”就不远了。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