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时评
乡镇文联:如何用“软实力”赋能乡村振兴?
□傅永彪
据媒体报道,至7月下旬,尤溪在全县范围内完成了乡镇文联的组建工作,继在全省首创“文化特派员”制度后,在文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方面又迈出可喜的步伐。
健全基层文联组织机构,将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前沿阵地,打通团结凝聚基层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的“最后一公里”。我省山区范围大,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村镇文化资源相对匮乏,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也比较迫切。笔者认为,如果能激发基层文艺工作者的能动性,有效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可以让基层文联组织充分赋能乡村振兴。为此,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把劲。
首先,乡镇党委、政府要支持基层文联的工作,为基层文艺工作者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将原本分散的乡村文艺人才组织起来,鼓励他们写身边先进人物,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整理和抢救当地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激活文艺资源。
其次,要加强基层文艺组织与市县一级文化部门、协会的互动交流,吸引艺术名家回归乡村,指导基层文化工作者打造文艺空间、乡村书屋、美丽屋场、乡村美术馆等文化场所,营造环境优美、艺术气息浓厚的“乡创空间”,带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再次,因地制宜抓特色、创品牌,打造“一镇一品”新格局。要通过深挖乡村文化底蕴,扶持提质文艺场所,打造各具优势的标杆阵地,挖掘培育以品牌项目带头人为代表的一批乡土名家,以点带面,建强特色鲜明的文艺团队。通过资源高效整合,努力形成“一镇一品”新格局,使各乡镇都有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