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现场快评

做好乡村运营三道问答题

2025-08-06 08:34
| | | |

□林闻 邓婕

  8月的厦门,海风掠过乡野。曾经“藏在深闺”的海沧区东孚街道洪塘村赤土社、海沧区新阳街道下陈村、翔安区新圩镇面前埔村等地,如今已成为社交平台上的“顶流”:闽南古厝里办起艺术展览,稻田里传来研学的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村民自家酿造的蜂蜜贴上了质量追溯体系二维码……

  厦门乡村是典型的城郊型农村,享有毗邻城市的区位优势,也面临着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资源紧张等挑战。高附加值发展模式成为厦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路径。这一模式要求乡村不仅要注重开发建设,更要强化运营管理,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和管理手段,整合乡村的各类资源,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做好乡村运营,首先要回答的是:拿什么吸引人?答案是——在地文化。

  文化不是挂在墙上的拓片,也不是讲解员口中的传说,而是可体验、可消费、可带走的生活场景。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近年来,厦门各地持续推动乡村“微改造、精提升”工作,打造农文旅融合的“厦乡趣”品牌,深耕在地文化基因。在翔安澳头村吃海鲜,在同安古坑看三角梅,在集美东辉村钓小龙虾……各具特色的在地文化构建起差异化壁垒,避免“千村一面”的同质化竞争和审美疲劳,让“到此一游”升级为“一来再来”。

  做好乡村运营,其次要破解的是:靠什么活下去?答案是——造血机制。

  一千个乡村有一千个不同的解法,可以是生态资源,可以是特色产业,可以是历史文化。“选择适合的在地产业,搭配以合适的机制,才能最大限度激发乡村活力。”厦门三五丘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泗海认为,因地制宜,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IP,通过“单一强符号”激活全域资源,并不断吸引城市资源向乡村流动,是乡村发展切实可行的路径。2019年起,吴泗海与团队进驻面前埔村,引进国际超马总会IAU系列认证赛事中最高耐力级别的定时赛——六天六夜超级马拉松,打响知名度,并先后开发系列劳动研学课程,不断丰富业态。截至目前,三五丘七彩田园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带来近40万元的收入,直接提供50个工作岗位,间接带动120多人就业,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增长。

  做好乡村运营,还要思考的是:为谁而干?答案是——全体村民。

  乡村运营不是“精英秀”,更不是“资本游戏”。如果村民只能拿一点土地流转的“死钱”,无法分享运营增值的“活钱”,乡村振兴就成了无源之水。今年3月,“花田下陈 油你精彩”活动在下陈村拉开帷幕,共吸引游客近4.9万人次,村民在庭院里摆摊,收入增加了不少。多多策划此类能让村民参与的活动,在更多乡村项目中建立能让村民获益的合理利益分配机制,才能让村民真切感受到乡村发展带来的实惠。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