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时评
让AI技术与政务服务“双向奔赴”
□包骞
近期,DeepSeek访问使用量急速上升,已经成为目前最快突破3000万日活跃用户量的应用程序。随着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的爆火,全国多地政务服务系统宣布接入DeepSeek系列大模型。
日前,深圳市福田区率先推出基于DeepSeek开发的AI数智员工,首批70名“上岗”。杭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联合华数传媒打造的AI智能机器人客服“杭小金”全面上线应用,依托DeepSeek智能引擎,覆盖公积金缴存、提取、信贷、行政执法四大核心场景共60项细分业务,为客户提供7×24小时“秒级响应”拟人化交互服务。
“AI公务员”的到来并不令人意外。所谓“AI公务员”,即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出的“AI智能体”在政务系统中的应用,可覆盖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多元场景。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从“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审核时间缩短90%”,到“‘安全生产助手’生成演练脚本效率提升100倍”,再到“‘AI招商助手’企业分析筛选效率提升30%”,都生动说明“AI公务员”的快速高效。
可以说,“AI公务员”的正式上岗,给政务工作注入了“数智动能”,是政务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不仅大幅提升了政府服务的效率和准确性,还有助于推动政务服务向智能化、一体化方向迈进,打破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促进政务信息无缝流动,精准提供数据支持和智能决策建议。这种高效、精准的服务模式,将直接提升服务群众的满意度,助推地方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提升。
然而,“技术处理的是事务,人解决的是心事”,对“AI公务员”的“能”与“不能”还需辩证看待——AI能快速分析海量数据,却读不懂群众眼中的期待;能有效查找错误,却难以应对突发事件;可生成标准化解决方案,却算不准社会治理需要的民生温度……更不必说,政务服务不仅要求高效和精准,还涉及人性化服务和复杂情境下的决策能力,需要有同理心、共情力、人情味等情绪价值,这恰恰是AI技术难以逾越的鸿沟。
无论是传统公务员还是“AI公务员”,其根本使命都是为民服务。所以,AI应当被定位为传统公务员的助手,而非替代品,更不能让公务员“AI化”,变成冷冰冰的咨询或办事机器。AI,需要人的实践来优化升级;政务服务中的难点痛点,也需要人的努力和智慧来解决。实现人机协同配合,让AI技术与政务服务“双向奔赴”,是未来的方向,值得长期求索。
目前,AI应用还处在较初级阶段,随之带来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也不可忽视。对此,政府要建立完善的AI应用规范和伦理标准,确保AI技术的应用不会侵犯公民权利。随着AI的普及,公务员还需不断提升自身技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一系列深刻变革之下,学会用AI为工作赋能,心怀更多责任与担当,提高为民服务水平,才是智慧政务不可替代的价值。让AI承担起标准化服务,让人民公仆成为民生难题的“解码器”、政策落地的“守护者”,让技术之智与人文之光交相辉映,才能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交出更有温度、更高质量的民生答卷。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