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春节文旅经济 激活内需市场活力
□林发彬
2025年春节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欢欢喜喜过大年”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活动涵盖惠民文艺演出、公共文化服务、非遗体验展示、文化娱乐活动、旅游休闲消费、文博展览展出、对外文化交流等多个重点领域。作为积极响应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将联动全省各地,开展“一路山海一路歌”2025年福建迎新春系列文旅主题活动1600余场,同时,联动全省各地景区实施“串珠成链”工程,推出“来福建 享暖冬 烟火最暖凡人心”十大精品旅游线路。
要显著提升福建春节文旅经济的活力,必须着重于政策引导与市场刺激,消费模式创新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使其成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政策引导与市场刺激。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多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涵盖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和简化审批流程等多个方面。例如,《新形势下促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励措施》提出了全方位支持文旅消费的扩容提质升级。这些政策措施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激发了市场活力。政策的导向是福建文旅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确保其长远效益。因此,需要设立政策效果的评估机制,根据市场反馈和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政策方向,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新出现的问题。
在消费模式上进行大胆创新。通过构建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营销生态,提升其文旅产品的市场影响力;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向全国乃至全球展示其春节的独特活动和富有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提升福建文旅资源的曝光度,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在这场数字化营销的洪流中,如何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保持他们的持续兴趣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此,可通过大数据算法分析消费者行为,精准捕捉游客的偏好和消费习惯;通过对用户数据的深度挖掘,了解游客在福建旅游中的痛点和兴趣点,动态调整促销活动,如推出限时优惠、节日特惠包等,持续优化消费体验,为游客提供更多个性化、定制化的旅游服务,包括特色景点、特色活动、美食推荐等。
注重打造独特的文化旅游体验。福建的文旅经济在春节期间要成为内需市场的活力源泉,关键在于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展示福建的传统手工艺、民俗风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游客的目光,带动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的消费增长,实现地方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双赢。以福州的年味市集为例,这里不仅展示了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和特色美食,还引入了木偶戏、皮影戏等非遗表演,增强了文化与旅游的互动性。市集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游客可以亲手制作传统工艺品,进一步感受福建的文化魅力。
在促进文旅消费的同时,应保持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等地方文化的原真性。福建的文化资源是其文旅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闽南文化和客家文化等地方文化则是福建文化瑰宝,这些文化精髓不应因商业化的推动而被稀释。在这方面,可考虑设立专门的文化保护基金,用于支持地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建立文化产品和旅游活动的审核机制,确保新开发的文旅项目在保持文化原真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防止过度商业化对文化的侵蚀。
此外,充分发挥科技在福建春节文旅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在高峰人流下,确保服务质量、游客安全,以及减少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必须持续关注的重点。利用先进的智能监控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可以有效预测和管理人流高峰,优化游客体验,确保在任何时间段都能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利用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同时减少对脆弱自然景观或文化遗址的物理破坏。
(作者单位:福建省社会科学院)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