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省不动产实施统一登记,10年间全省共颁发各类不动产权证书1127.34万本,发放不动产权证明907.73万本——
十年焕新“红本本”,登记为民暖人心
一本“小红本”,连接“大民生”。不动产登记关系着老百姓的安居大事,也关系着千家万户的重大财产权益。2015年全省不动产实施统一登记以来,10年间全省共颁发各类不动产权证书1127.34万本,发放不动产权证明907.73万本。从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助力乡村振兴,到自然资源统一登记守护生态安全,不动产登记正以精准的数据支撑、坚实的产权保障,串联起民生改善、市场活力与国家发展的多元图景。
“带押过户”“税费同缴”……近年来,我省自然资源部门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质效,让登记服务变得既“好办”又“暖心”。
推行“一窗受理”。联合住建、税务等部门,将登记、交易、缴税等环节整合为“一个窗口、一次收件、并联办理”,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压缩办理时限。通过流程优化和部门协同,一般登记业务3个工作日内办结,抵押登记等业务实现“一日办结”甚至“即时办结、立等可取”。
实施“税费同缴”。打通业务系统壁垒,联合省财政、税务等部门,自主开发构建了不动产登记“税费同缴”业务省级“总对总”服务,将各种交易税款和登记费整合为一笔支付业务,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域全覆盖。截至2025年10月底,全省累计办理业务36704笔,缴纳金额近12亿元。
去年以来,我省推广二手房交易“带押过户”,有效解决“先还后卖”的难题,实现无需提前还款即可过户。龙岩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推行住宅、商铺、工业厂房等全类型不动产“带押过户”全程网办模式。
推动不动产登记服务更聪明、更高效。近年来,全省多地引入AI客服,积极尝试智能化转型。
福州上线“福小登”智能客服,融合DeepSeek大模型技术,精准对接群众咨询需求,构建“7×24小时不打烊”“AI+政务服务”新体系。厦门将“一对一”视频见证用于二手房转移登记,创新推出“线上申请—材料预审—视频核验—线上办理”“云窗口”服务模式,实现“免跑动、高效率、零接触”。
围绕“一件事”进行集成服务,当前不动产改革正在向更深层次迈进。
在自然资源部门的主动牵头下,今年初我省二手房转移登记“一件事”进行了优化升级,全面进入“零接触”服务时代。
我省将交易、登记、税费缴纳和水、电、气、广电网络账号过户以及公积金提取等8个事项集成“一件事”,实现线上线下一次提交申请即可办结所有事项。截至目前,全省共办理83万件。
在土地、林权、用海用岛等领域,我省不动产登记探索改革取得了突破。
2024年7月22日,南平市顺昌县完成了我省首宗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登记,开启农村不动产登记的新征程。
此外,我省还全面实行“交地即交证”“交房即交证”政策,目前全省1783个楼盘实现“交地即交证”,近16万套房屋完成“交房即交证”。宁德市完成全省首宗工业用地“标准地”实现“十二证同发”,为企业节约了近100天的开工等待时间。
我省作为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先行区,编印了全国首部地方性《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实务手册》,积极推进林权类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此外,我省还在全国率先从省级层面出台文件规范林下经济不动产登记,大力推动林业经济发展。
2016年,我省正式将海域使用权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2022年,漳州东山在全省首次颁发“立体分层设权”海域使用证书,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
不仅如此,漳州市创新性地推出了“交海即交证”服务新模式,海域使用权登记实现“当天受理、当天发证”。
不动产统一登记不仅是对一房一地、一林一海进行“确权明籍”,更是对绿水青山开展“身份认证”与“产权守护”。2023年9月8日,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片区顺利完成通告、地籍调查、审核、公告、登簿5个环节,正式拿到“户口簿”。2024年8月,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成登簿,这是我省首宗复合型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单元。(张颖 陈静莹 陈玲)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闽政通APP

闽公网安备:35000899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