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民生资讯

取消门诊预交金应下足“绣花功夫”

2025-11-16 08:29
| | | |

  近期,不少群众收到来自医院的短信提醒:“门诊预交金已取消,就诊卡内尚有余额的可通过线上或线下途径办理退款。”

  门诊预交金制度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当时的条件下,该制度对于医院尤其是患者较多的公立医院而言,有助于预先收取部分费用,缓解资金周转压力,保障医疗服务顺畅运行;对患者而言,也能够减少诊疗过程中多次排队缴费的麻烦,一定程度上提升就诊效率。

  不过,随着移动支付普及和医保报销流程的持续优化,门诊预交金原本预存押金的功能逐渐弱化,反而暴露出诸多不便。比如,有人因担心余额不足而多存少用,退费时却遭遇流程长、到账慢等问题;有人在急诊时因匆忙未带现金或银行卡而被预交金拦在诊室外;还有不少老年人记不清卡内预存余额,退费过程颇为麻烦。更重要的是,在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已覆盖多数医疗机构的当下,预交金制度已难以契合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服务理念。

  今年初,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印发通知,明确要求全国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停止收取门诊预交金,并于年底前完成存量资金清退工作,推动医疗付费模式朝着更便捷、更人性化的方向转型。

  政策方向已然明确,但落地执行仍面临现实挑战。取消门诊预交金绝非简单地发通知、撤窗口,而是需要医院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做好全流程的系统性配套,在细节处下足“绣花功夫”,真正让改革举措既叫好又叫座。

  具体而言,需重点解决三方面问题:其一,费用结算的安全性。取消预交金后,须确保医院的软硬件设施能够稳定支持医保实时结算与自费部分便捷支付(如扫码、信用支付等),在提升患者就诊效率的同时,保障医院资金回流的顺畅。其二,特殊群体的适应性。部分老年患者习惯预存模式,对即看即付可能存在顾虑;低收入群体则可能担心单次费用压力。对此,可考虑保留自愿预存选项、提供费用预估清单,并对困难群体设置费用减免等兜底机制,消除其后顾之忧。其三,余额退费的便利性。医疗机构应增强应退尽退的服务意识,明确线上线下退款流程。特别是对线上充值的患者,可参照互联网平台“未使用自动退”的做法,探索免申即退,提升退款体验。

  取消门诊预交金,是推动医疗服务从“先付后医”走向“先医后付”的重要一步。把这件好事办好,既需要政策层面的坚定推进,也离不开执行过程中的细致匠心。期待各地医疗机构以此为契机,推进医疗服务全面从“方便管理”转向“方便患者”,让更多“关键小事”汇聚成群众的“幸福大事”。(张静雯)

来源:福建日报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福建微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返回顶部